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朱民;
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吳海云;
浙江省商務廳總經濟師朱軍;
安徽省商務廳副廳長黃英;
文字實錄
束玨婷: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商務部專題新聞發布會。
今天上午,在商務部指導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商務主管部門,在北京共同簽署了《深化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商務發展合作協議》。相關的消息稿我們已經在商務部網站發布,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周強先生、上海市商務委主任朱民先生、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吳海云女士、浙江省商務廳總經濟師朱軍先生、安徽省商務廳副廳長黃英女士,請他們為大家介紹商務領域推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周強先生作介紹。2023-09-05 10:01:50
周強: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剛才,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的商務主管部門共同簽署了《深化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商務發展合作協議》,我向大家簡要介紹相關背景和總體的考慮。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其中,特別提出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商務部高度重視,在實踐中充分認識到,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是推動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有效途徑,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
從發展現狀來看,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三省一市共同把區域市場一體化發展的文章做好,共建“一張網”,共繪“一幅圖”,共下“一盤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僅可以共享發展紅利,更能為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開辟道路、創造條件、積累經驗。
從工作實踐看,近年來,商務部指導長三角地區商務主管部門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關于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部署,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完善工作機制,搭平臺、作示范、增動能、保安全、立標準、優環境,推動區域經濟健康有序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程度不斷提高,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新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貫徹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和近期舉措的通知》,要求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今天,三省一市商務主管部門共同簽署了《深化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商務發展合作協議》,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是在商務領域深化區域合作的新實踐。根據合作協議,三省一市將堅持“立足內需、暢通循環,立破并舉、完善制度,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系統協同、穩妥推進”的基本原則,重點在推進市場規則制度共通、商業基礎設施共聯、商貿流通體系共享、農產品產銷協作共贏、供應鏈區域合作共促、市場消費環境共建等6個方面開展合作,以建立完善工作會商、信息交流、數據共享等機制為保障,合力推動大開放、促進大流通、形成大市場,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謝謝。2023-09-05 10:06:10
束玨婷:謝謝周司長的介紹,下面請朱民先生作介紹。2023-09-05 10:06:50
朱民:上海是一個國際化程度、城市化水平較高的經濟中心城市。按照國家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在商務部的指導支持下,上海會同兄弟省市著力推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
一是持續深化開放引領作用。高標準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牽頭成立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相關案例入選服貿會發布的最佳實踐案例。推動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加大在長三角地區投資布局。
二是持續激發區域消費活力。聯動長三角開展促消費活動,依托“五五購物節”平臺,促進上海與國內其他城市消費往來。根據大數據監測,上海與其他城市消費往來中,長三角城市占比近4成。發揮進博會促消費作用,通過“展轉保”“展轉跨”推動展品進入國內市場,推動虹橋品匯、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在長三角城市累計設立34個分銷中心。上海牽頭制定《“長三角地區異地異店線下退換貨”服務承諾工作指引》,目前長三角地區無理由退貨承諾單位33萬家。
三是持續強化貿易功能和設施建設。上線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專區。2022年,長三角地區約1000家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在長三角口岸完成貨物申報,今年上半年長三角貨源占上海口岸近8成,上海口岸為全國貢獻了35%以上的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上海港與長江流域12 個港口建立“聯動接卸”外貿貨物物流服務新模式,為企業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支持。
四是持續探索市場規則統一。建立長三角區域標準管理機制,共同啟用“310”編號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相關的地方標準。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已有38項制度創新經驗正向長三角和其他重點區域復制推廣。三省一市在科創板掛牌上市236家硬科技企業,占全國比重47.1%。
剛才,三省一市共同簽署了《深化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商務發展合作協議》,我們將按照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在商務部指導下,把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作為強化上海“四大功能”的重要支撐,著力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一是共同打造大平臺。高水平推進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建設,開展制度型開放壓力測試。二是共同推進大開放。推動更多優質外資項目落地,加強長三角三省一市“走出去”綜合服務能力。三是共同建設大市場。建設長三角聯動促消費平臺,打造長三角消費新地標,促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發展。2023-09-05 10:11:10
束玨婷:謝謝朱主任的介紹,下面請吳海云女士作介紹。2023-09-05 10:11:50
吳海云:近年來,江蘇省商務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講話和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圍繞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努力推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商務領域發展合作。
(一)協同加強統籌謀劃,完善頂層設計。認真謀劃商務領域推進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十四五”規劃和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參與編制《2022年長三角商務發展報告》,參與起草《江蘇省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23年工作要點》和《工作計劃》,確定16項商務部門重點工作任務。
(二)合力健全流通體系,激發消費動能。策劃辦好“蘇新消費”四季購物節,共同打響“滿意消費長三角”品牌。以南京、蘇錫常都市圈建設為載體,實現商業基礎設施有效聯通。推進長三角區域老字號領域市場合作、農產品產銷對接和供應鏈區域合作等。
(三)共同打造重大平臺,推進創新升級。發揮準主場優勢,連續五屆參加進口博覽會。組織舉辦“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高峰論壇”,推動長三角開發區共建,“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成為省際共建產業合作示范園。指導省電子口岸公司完成長三角“單一窗口”客服工單系統對接,實現長三角地區客服工單一體化。
(四)合作暢通規則制度,擴大市場開放。出臺《江蘇省商務廳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辦法》,確保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在商務領域全面深入實施。建立涉企優惠政策目錄清單并及時向社會公開,全面清理歧視外資企業和外地企業、實行地方保護的各類優惠政策。積極推進《江蘇省外商投資條例》立法,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下一步,江蘇省商務廳將在商務部指導下,認真貫徹“三省一市”《深化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商務發展合作協議》,立足江蘇實際積極發揮商務部門職能作用,進一步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2023-09-05 10:15:00
束玨婷:謝謝吳副廳長的介紹,下面請朱軍先生做介紹。2023-09-05 10:15:53
朱軍:今年是“八八戰略”發布20周年。20年來,浙江全面、深入貫徹黨中央精神,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和推進“八八戰略”,推動浙江大地發生了系統性、整體性的精彩蝶變。20年來,浙江堅持久久為功,按照2019年商務部與“一市三省”人民政府簽訂的《長三角地區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合作備忘錄》明確的合作機制、內容和措施要求,與滬蘇皖商務部門共同推動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效。
(一)建設共聯互通商業設施,促進區域市場一體發展。據不完全統計,這幾年來,浙江每年商貿流通領域的投資都逾千億元以上,為浙江構建開放、包容的高水平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注入了多元化發展動力。在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中,浙江通過多渠道引資,15個示范縣商業基礎設施密度提高了10個百分點以上,建設了一批共享式物流配送體系,提升了縣域流通小循環對接區域大循環的能力。
(二)加快供應鏈創新發展,提升產業分工合作水平。近幾年來,浙江充分利用數字經濟改革成果,鼓勵、支持全省商貿流通和供應鏈企業,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商貿企業向供應鏈企業轉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跨區域經營能力。深入推動一市三省駐外商務代表合作,以信息、平臺等資源共享,協同開拓海外市場、協同推進產業鏈招商,提升了長三角區域內產業分工協作水平。
(三)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攜手推進區域共富。連續13年舉辦長三角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洽談會,先后支持300多家農產品流通企業在安徽等地建設生產基地,打造產銷一體的農產品流通區域合作新模式。同時,我們在省內特色農產品主產地和沿上海周邊市縣,建立保供上海市場的產地市場和銷地市場,不斷拓寬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產品雙向流通渠道,豐富了區域居民農產品供給,促進了區域農業效益和農村居民收入雙提升。
下一步,浙江省商務廳將在商務部指導下,持續深入推進“三省一市”《深化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商務發展合作協議》,在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應對國外重大經貿風險挑戰等方面,建立更加廣泛和深入的合作,攜手共同建設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提升民生福祉。2023-09-05 10:20:30
束玨婷:謝謝朱總經濟師的介紹,下面請黃英女士做介紹。2023-09-05 10:20:50
黃英:近年來,在商務部的精心指導下,安徽省商務廳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部署要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與滬蘇浙商務部門深化務實合作,攜手共建區域“大市場”,共促區域“大流通”,共贏區域“大開放”。
(一)聚焦基礎設施,強化互聯互通。以“融圈進群”為方向,推動合肥都市圈與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聯動發展,支持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深化滬蘇浙城市與皖北城市結對合作,推動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寧馬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等跨界區域率先突破,打造長三角高質量承接產業轉移優選地。
(二)聚焦消費提振,強化協同推進。相互支持舉辦“品質生活·徽動消費” “上海五五購物節”以及中華老字號博覽會等促消費活動。打造長三角地區綠色農產品優質供應基地,推動安徽30%以上優質糧油初級產品、32%以上農產品加工品銷往滬蘇浙地區。開展“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共建放心消費商圈、商場、街區、“長三角實體異地異店退貨聯盟”等。
(三)聚焦開放平臺,強化務實合作。共建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共享平臺資源。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162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21項為全國首創,6項在全國復制推廣,7項入選《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2023)》創新案例。10家國家級經開區與滬蘇浙開展園區合作共建。中鋼粉體等11個項目入駐馬鞍山青浦工業園、總投資196億元。第五屆進博會安徽累計成交21.97億美元、同比增長6.5%、高于全國2.6個百分點,榮獲進博會五周年“突出貢獻獎”。
(四)聚焦貿易投資,強化同頻共振。邀請長三角地區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等參加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簽約外企項目31個、總額324億元。實施“徽動全球”萬企百團出海行動,2023年1-7月,安徽貨物貿易出口2993.7億元、增長12.6%,增幅高于全國11.1個百分點。2022年以來累計組織安徽18家企業、60個海外倉上線浙江“海外智慧物流平臺”,2023年1-7月,安徽跨境電商交易額218億元,增長33%。
下一步,在商務部精心指導下,安徽省商務廳將攜手滬蘇浙商務主管部門認真落實“三省一市”《深化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商務發展合作協議》,在協同創新產業體系、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共建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等方面積極發揮商務作用,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2023-09-05 10:25:27
束玨婷:謝謝黃英副廳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下面請提問。2023-09-05 10:25:50
新華社記者:剛才周司長提到,率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請問區域市場一體化如何帶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商務部下一步將如何進一步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2023-09-05 10:26:38
周強:謝謝您的提問。我國地區間的稟賦資源和發展水平并不一致,建設統一大市場需要系統協同、穩妥推進。率先實現區域市場一體化,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
首先,重點區域市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GDP的總和接近全國一半。這些重點區域率先實現市場一體化,能夠更好地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其次,重點區域市場輻射帶動明顯。這些重點區域在交通設施、開放平臺、重大展會、重要市場、重點企業等方面優勢明顯,在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輻射作用的比較突出,這些地區率先實現市場一體化,能夠更好地帶動周邊地區形成統一大市場。第三,重點區域創新引領作用突出。長三角等區域是我國創新高地,在統一大市場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不少創新示范措施。例如,長三角成立了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共同打造制度創新試驗田,形成了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有力促進了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商務部高度重視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立足商務工作“三個重要”定位,推動長三角等區域市場一體化,以點帶面促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一是構建一體化機制,促進區域商務協同深化。此前,長江中游湘鄂贛商務部門已經簽署了《長江中游三省暢通商品流通合作協議》,川渝商務主管部門也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今天,長三角地區簽署了商務發展合作協議。下一步,我們將指導各地認真落實合作協議,加快推動京津冀健全合作機制、粵港澳大灣區提升一體化水平。
二是深化規則制度銜接,促進區域要素順暢流動。目前,粵港澳探索規則銜接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第一批20個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下一步,商務部將推動各區域進一步完善規則制度,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促進市場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
三是推動商貿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區域流通提質增效。京津冀已推動出臺冷鏈物流儲運銷區域標準,形成區域互認互通共享機制。蘇浙皖正在籌建物流標準化聯盟,進一步深化長三角物流合作。下一步,商務部將聚焦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商貿流通創新發展、物流標準化數字化建設等工作,推動區域商業基礎設施進一步互聯互通。
四是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粵港澳、長三角等地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在區域內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下一步,商務部將以線上線下融合、內外貿融合為重點,加快商貿數字化發展,以數字賦能加速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謝謝。2023-09-05 10:31:59
東方衛視記者:長三角地區大規模國際港口較多,航線網絡發達,腹地市場規模較大,長三角區域口岸之間的數字化合作是區域市場一體化的重要內容。請問上海在進一步推動長三角通關一體化上取得了哪些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具體舉措?2023-09-05 10:32:34
朱民:感謝你的提問。
優化貿易便利化是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的重要任務,隨著貿易數字化轉型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為更高水平貿易便利化提供空間和可能。2015年,上海市率先啟動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區申報功能建設。2020年6月,三省一市簽訂《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共建協議》,標志著長三角通關一體化邁出新步伐。
近年來,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長三角通關一體化建設取得一定進展。一是上線了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專區。這個專區不僅具有貨物報關、申報功能,還有貨物的物流查詢功能,通過這個“單一窗口”可以查詢貨物的運輸狀態,以及到達時間等相關信息,形成了“通關+物流”的服務。二是實現長三角地區網上業務的協同辦理。上線了一系列以項目化為支撐的功能,包括跨區域數據看板、保稅燃油跨關區加注、沿海空箱調運等。三是深化“單一窗口”的功能合作共建。與浙江、江蘇“單一窗口”試點基于工單的互轉。四是探索長三角企業跨境通關。2023年6月,簽署《滬-新國際貿易便利化措施長三角共享合作協議》,為企業提供“一次申報、多邊通關”的數字化服務。
長三角通關一體化的實踐對促進區域貿易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一是服務全國四分之一貨物貿易量。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支撐全國超1/4貿易量的數據處理,是全球數據處理規模最大的地方單一窗口。二是推動跨境貿易異地申報。今年上半年長三角貨源占上海口岸近8成,跨境貿易異地申報等服務為長三角區域貨物進出口提供貿易便利服務。三是助力營商環境優化。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高度評價“單一窗口”在壓縮跨境貿易時間和成本中的作用,并推介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做法。
下一步,我們將攜手蘇浙皖三省各揚所長,推動長三角通關一體化向縱深發展。一是探索試點特色功能融合。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歸集了大量的貨物申報和物流數據,基于這些可信數據可以為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為積極順應貿易發展新趨勢,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還將探索為長三角區域企業提供碳足跡追蹤和碳排放測算。二是推進跨境通關互助。依托“滬新理事會”相關合作成果,在長三角區域內加快形成長三角-新加坡通關服務機制及標準。謝謝。2023-09-05 10:36:04
上海證券報記者:今年浙江省提出打造三個“一號工程”,在此背景下,浙江如何將“一號工程”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有機融合起來?能否舉例說明?2023-09-05 10:37:37
朱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外開放工作,早在浙江工作期間,就將“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納入“八八戰略”,形象而深刻地提出了“地瓜理論”。20年來,我們遵循“地瓜理論”指引,推動產品出口到資本出海、海外設廠到建設境外園區,促進浙江經濟與全球經濟水乳交融,形成了富有特色“地瓜經濟”。今年,浙江把“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作為“一號開放工程”就是要進一步鞏固開放先導地位,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不斷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打造更具韌性、更具活力、更具競爭力的“地瓜經濟”。
我們將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推動長三角地區協同大開放,把“一號開放工程”與高質量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以更大的力度推動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依托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機制,深化制定創新合作,常態化開展浙滬跨港區供油,深化長三角大宗商品期現一體化交易市場建設。以更大的力度推動長三角開發區合作,深化海寧漕河涇、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合作園等跨省合作園區建設,通過“飛地”設立、合作開發、人員交流等方式,強化省內開發區與滬蘇皖開發區合作。以更大力度打造高能級展會平臺,精心組織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同擴大長三角進口市場規模,同時,誠邀滬蘇皖的地方政府、企業代表參加我省舉辦的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貿易高地。謝謝。2023-09-05 10:41:5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是國內大循環的基礎骨架,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力依托,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請問江蘇在推動商貿流通體系共享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2023-09-05 10:42:35
吳海云: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
提問的非常好,真是基于您剛才說的商貿流通體系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江蘇一直非常重視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近年來,我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建設具有江蘇特色的網絡健全、主體多元、開放創新、綠色高效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2023年1-7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萬億元,同比增長9.1%,增幅好于全國1.8個百分點,為穩定全國消費市場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省將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培育壯大現代商貿流通企業,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商貿流通體系融合發展。一是完善流通基礎規劃布局。支持南京、蘇州、徐州、無錫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以創促建,提升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品質消費能級。推動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示范創建區建設,激勵有基礎的區縣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改革探路。發揮全國示范智慧商圈——南京新街口商圈的帶動作用,引導都市圈內有輻射帶動作用的城市商圈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認定省級示范步行街,提高步行街品牌集聚度、消費便利度、市場繁榮度,發揮步行街商旅文消費虹吸效應。二是提升市場主體競爭力。推動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商貿流通專項),引導企業聚焦商貿流通提質增效開拓創新,推動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等在長三角地區互認互通。完善重點零售企業聯系制度,提升重點零售企業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和示范帶動力,引導企業在區域內梯次布局實體門店。聯動區域內兄弟省市舉辦老字號嘉年華、博覽會等活動,繼續擦亮“中華老字號”金字招牌。舉辦“蘇新消費”四季主題購物節系列消費促進活動,促進區域消費市場優勢互補。三是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發揮我省在長三角經濟圈的外貿優勢,圍繞“兩個市場順滑切換、內貿外貿融合發展”,推動內外貿高效運行、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全面推進內外貿一體化試點,落實省政府《關于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加強改革創新驅動、產品對標驅動、渠道對接驅動、主體引領驅動、數字賦能驅動、服務優化驅動,聯動長三角兄弟省市探索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方面的互通銜接,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謝謝。2023-09-05 10:47:03
國際商報記者:安徽作為長三角重要組成部分,在借助滬蘇浙開放平臺,推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對外開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有哪些考慮?2023-09-05 10:48:44
黃英: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長三角是全國外向型經濟的代表區域。2023年以來,在商務部的精心指導下,安徽商務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兩個關鍵,與滬蘇浙在共同打造開放平臺方面深化合作,全力推動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自貿試驗區合作有力有效。與滬蘇浙共建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那么在聯盟內我們也取得了很多的長足的一些進展。合肥片區“長三角環境科技產業協同創新模式”等5項成果入選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合肥港-洋山港“聯動接卸”監管模式正式落地;探索建立長三角協同授信機制,推動信貸資源在長三角地區更好暢通流動和高效配置。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162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21項為全國首創,6項在全國復制推廣,7項入選《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2023)》創新案例。二是重大展會舉辦有聲有色。第五屆進博會安徽累計成交21.97億美元、同比增長6.5%、高于全國2.6個百分點,榮獲進博會五周年“突出貢獻獎”;積極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推動“虹橋品匯”在黃山、阜陽、蚌埠、合肥建立分中心。去年的世界制造業大會深化央企、民企、外企、港澳企、臺企、僑企等“六百”項目對接活動,也促成了很多的合作項目。三是園區合作共建有質有量。安徽10家國家級經開區與滬蘇浙開展園區合作共建。頤海智慧工廠、中鋼粉體等11個項目入駐馬鞍山青浦工業園,總投資196億元;池州經開區(上海)雙創中心正式運營;上海安亭汽車零部件安慶產業園加快推進。成功舉辦兩屆長三角地區園區非公企業黨建論壇。
下一步,我們將在商務部的精心指導下,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強與滬蘇浙商務部門交流合作,深化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建設,力爭再形成一批制度創新全國首創成果;深化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共建,提升長三角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協力辦好第六屆進博會,舉辦投資安徽行系列活動;依托長三角開發區協同發展聯盟,提質升級產業合作園區。謝謝。2023-09-05 10:52:45
澎湃新聞記者:請問目前商務部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進展如何?2023-09-05 10:53:11
周強:謝謝您的提問。近年來,商務部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商務職責、發揮商務優勢,努力強市場、暢流通、促開放、優環境,加快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一是強市場,重點領域建設不斷強化。國內消費繼續恢復。今年以來,商務部出臺促進家居消費等政策措施,組織開展了“消費提振年”系列活動。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3%。加快電子商務提質升級。加速釋放跨境電商潛力,有序發展直播電商等新模式新業態,通過電子商務發展促進統一大市場建設。1-7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6.4%。二手車等市場取得突破。推動取消對開展二手車經銷不合理限制,推動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促進二手車流通規模化、便利化發展。1-7月,全國二手車交易量同比增長14.5%。
二是暢流通,城鄉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推動城市商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在北京王府井等23條步行街開展改造提升試點工作,確定12個全國示范智慧商圈、16個全國示范智慧商店,指導80個城市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構建以步行街為引領、智慧商圈為支撐、便民生活圈為基礎的城市商業格局。完善縣域商業網絡體系。在縣一級,提升物流配送中心功能,發展共同配送;在鄉鎮一級,升級改造鄉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在村一級,發展農村新型便民商店,引導電商平臺和供應鏈下沉,建立完善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縣域商業網絡。
三是促開放,國內國際雙循環進一步暢通。持續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實施《外商投資法》,累計推動500多件外商投資領域法規文件“立改廢”,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全國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從2017年的93項壓減至2022 年的 31 項。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印發《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進程,促進國內國際市場更好對接。
四是優環境,市場制度規則更加健全。深入推動內外貿一體化。會同21個單位建立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部際工作機制,組織北京等9個地區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在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相銜接等方面積極改革創新。出臺《商務領域標準化管理辦法》,深入推進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商貿流通專項試點,制訂電子合同、生鮮電商等重點領域標準,推動標準與國際接軌,不斷完善流通標準體系。謝謝。2023-09-05 10:59:33
束玨婷: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后續如果大家還有感興趣的問題,歡迎與商務部新聞辦聯系。2023-09-05 11:00:00

